穿越協議之夏:人文視角的加密想象
Diegesis:技术的广角凝视
区块链最大主义者与「大自然主义者」有一个意外的相似处:它们都处于一种低提示 / 无提示性的宁静之中。新技术的涌现往往伴随着许多意在提示其功能的设计,这使得工业革命后的生活多多少少显得有些过于嘈杂:即便被静物环绕,我们也同时处于技术方方面面的喧哗里。人造物时刻「提示」着他们彼此的功能:镜子反光,电源闪烁,冰箱永远低温,在静默中自我宣示千万种功用。当「无提示」的技术架构出现时,人们往往要花长得多的时间去为它寻找到一个位置:而结果通常不是位置被找到,而是图纸被修改。
科技史是一部漫长的《一千零一夜》,基于密码学的区块链的出现是这样一个故事章节:它空空如也,没有一个字,是一张没有大小、没有厚度的纸(「This page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其上有一把所有人拿起时可以画线的尺子。「故事」的内部没有被语词填塞,是空的,但又不能说是什么都没有,而恰好是空的补集,即一个具有自有规则的空间本身。综合来说,它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技术。
我们并不经常在某项技术出现伊始听到「世界」这个概念,更不是所有新技术都能让人联想到「叙事学」(narratology),但是区块链这个故事的简洁程度让人想到叙事学中的世界(diegesis)概念。这也是 Ludens 在《基于区块链的「自治」世界》中提出的「自主世界」联系在一起,尽管这个概念仍然太早。它强调的恰好是这个技术故事中「空」的部分,即可以通过系列数字物理规则自运转的、自主性的那部分,空间自有的形状大于内部的承载物。也因此,「自主世界」对于区块链能达成什么,视角上更多的是「关系的」而非「实体的」。进一步说,这正是为什么 Ludens 在最后会提出「客体间性」/ 客体间现实(interobjective realities,即多人共享的客观共识现实),即便这个概念并不成熟,也并不具备任何 know-how 的教程意义。
这正是为什么会有「协议之夏」(Summer of Protocols):作为研究员之一,当得知以太坊基金会愿意花比资助某个具体项目还要多的钱资助我们进行「完全没有代码」的人文社科研究,我想到的是:我们终于在路线图上停了下来,以一种同等抽象的态度开始凝视这个抽象的技术了。
虽是玩笑,不可否认,「后退几步」是一种必要的冗余——以太坊从「世界计算机」走向「数字未来」,某些从业者从矿场走向 Zuzalu,以及行业层级的,从「Defi 之夏」到「协议之夏」,我们的链上世界花了三到十年的时间。重新设想我们获得的新空间(数字空间)的规则,并且是以「协议」的方式,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实验:「协议」这个词可能(并且很有可能)是个稻草人谬误,它的语词深度可能无法承载起所有研究课题想要从中发掘的价值。而它的核心研究员们,可能对这个词有截然相反的理解。没有任何既成的考核标准,也没有一定要写的文章和一定要通过的同行评议。有的只是无休止的「对话发生的空间」。
这正是这个大游戏的好玩之处。
(而失败的必然或偶然并不重要,毕竟任何哲学定论,从内部的智识历史上审视都是一连串的失败。)
Pilot Study:「协议」的超凡充分性
这篇论文是研究项目的起点与基石。原文标题为「The Unreasonable Sufficiency of Protocols」(关于为什么是这个标题,可以参照下列原文中后半部分的解释),正文由 Venkatesh Rao, Tim Beiko, Danny Ryan, Josh Stark, Trent Van Epps, Bastian Aue 撰写,同时在 Hasu, Micah Zoltu, Matt Garnett, Vitalik Buterin, Ben Edgington, Alex Stokes, and Josh Davis 的建议下完善。作为研究项目的基础性文献,它介绍了「协议之夏」项目的缘起,以及对「协议」的定义和特性作了一些最初的尝试,是一篇二十余页的论文,并将根据大家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不断进行增删调整,因此是一篇动态文献。
(译文略)
Protocolized:在协议下好好生活
上述先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可能主要来源于这句引言——「文明的进步在于扩大我们可以在不思考的情况下执行的重要操作的数量。」这句话解释了为何研究者们选取了「协议」这个词作为中心分析对象:协议是一种社科意义上的自动化装置,也是在加速发展的历史中,机械层面的自动化逐渐深化至更加内部的人际协作自动化的一个核心装置,其实质寓含着对现行社会结构中不均衡的决策权重分布的抗拒。
良好的协议是一个良好的权重网络,在此网络中每个节点的交互都遵循最小阻力路径。撰写论文的作者们为了避免读者将这个愿景过度复杂化,并进而影响对协作的乐观状态,在开篇即给出了一个许诺,这个许诺也贯穿全文:「协议」具有比我们想象得更充分的协调能力,即具备「超凡」的充分性。
人们必然不能一齐走进那个应许的未来,就像列队走入黄金世界。数字化世界并不比现实更加平坦,进程取决于我们如何协作(protocolized)。基于原文的假设,我们需要坚定的不是对协议本身的信仰,而是对彼此的信仰:我们能够在某个协议下好好生活下去,就如同我们在蓝天下好好生存下去。欢迎来到视距更短的数字世界,在这张巨大稿纸上共同测绘。往日在海岸的新大陆,今日已在云端。